學習時報2022-08-11
作者:黃相懷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以下簡稱第四卷),“主動”是個出現頻率很高的詞,也是特別能夠觸動人心的一個關鍵詞。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歷史大勢偶發不定因素,對我們黨治國理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面對紛繁復雜的局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自信,積極有為,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乘風破浪,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穩步前行,展現出很高的政治主動、戰略主動與歷史主動。體會好“主動”這個關鍵詞,提升掌握工作主動的本領和素養,是學習領會第四卷的必然要求。
政治主動從何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政治上的被動是最危險的被動?!蔽覀凕h治國理政,必須在政治上始終占據主動,唯有如此才能發揮強大的政治領導作用,創造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那么,政治上的主動從何而來?
來自對根本政治立場的堅守。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堅守這樣的政治立場并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以實實在在的施政理念和政策措施為具體體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體現為帶領人民翻身求解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體現為帶領人民熱火朝天搞建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體現為帶領人民致富奔小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則體現為帶領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情形的變化以及許多政策措施的制定實施,對于我們黨如何更好堅守人民立場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有些甚至是全新的挑戰。在第四卷中,習近平總書記以更加堅定、更加清醒的態度強調對人民立場的堅守,深刻體現了對把握政治主動的考量。比如,面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我們黨之所以毫不猶豫地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再比如,盡管遭遇如此嚴峻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但我們黨把實現共同富裕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這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第四卷傳遞出“黨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血肉聯系”,以及體現于施政實踐中的各項政策措施,使我們黨在嚴峻復雜的挑戰面前牢牢占據了道義的制高點和政治的主動權。
來自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的不斷提高。堅守政治立場至關重要,如何將政治立場體現于科學合理的政策決策之中也十分重要,而這主要就得靠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的不斷提高。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強調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就是希望領導干部“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在此基礎上把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體現到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的實踐中去,并且要經常對表對標,及時校準偏差。比如,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國之大者”,體現的是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而如何科學合理推動這一目標實現,卻需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針對一些地方和部門出現的將“碳達峰”搞成“碳沖鋒”的偏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既要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積小勝為大勝;又要放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逼渲械霓q證法就是,降碳是為了爭取主動、避免被動,而如果降碳過快,同樣也可能陷入新的被動,影響到新的主動的取得。掌握這一辯證法,關鍵在于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戰略主動從何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睉鹇允菑娜?、長遠、大勢上作出判斷和決策。強調要善于進行戰略思維,善于從戰略上看問題、想問題,是貫穿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要求。從“戰略”角度學習第四卷,要探究的是,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大黨,領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戰略上的主動從何而來呢?
來自戰略判斷。這種戰略判斷,是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判斷?!拔鍌€必由之路”就屬于這樣的戰略判斷。在2022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是黨永葆生機活力、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必由之路。這“五個必由之路”從根本上回答了“未來繼續走向成功必須堅持什么”這個重大戰略問題。同時,這種戰略判斷,還可以是帶有全局性的形勢判斷。看待我國發展要堅持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就屬于這樣的全局性要求。在第四卷中,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另一方面,又強調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更重要的是,“黨的堅強領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的根本保證。”可以看出,無論是理論判斷還是形勢判斷,對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亂云飛渡”中從容不迫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指導和巨大的戰略空間。
來自堅持戰略判斷的戰略定力。有了戰略判斷之后,能否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就很重要。這是因為,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各種議論就越容易冒出來,不斷形成各種干擾,而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戰略定力。比如,對于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對于中國統籌發展和安全等,如果沒有一定的戰略定力,是難以實現的。對于類似的現象和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從思維認知的高度深刻指出:“做事情,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很重要,膽略謀略很重要。很多事情堅持下來了、做成了,爭議自然就煙消云散了。”
歷史主動從何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边@就深刻揭示了增強歷史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習第四卷要思考的是,“順勢而為,奮發有為”的歷史主動從何而來呢?
來自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中的創新創造。實際上,從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到“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到“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再到“依靠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歷史周期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上體現了強烈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彰顯了鮮明的歷史主動精神,堅定了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比如,鮮明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并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重要特征,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與本質特征進行了深刻揭示,這不僅有助于增強我們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信心決心,也有助于進一步展現我們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創造精神。從大歷史觀觀之,這樣的理論創造和實踐創新,對于人類現代化也是一個巨大的歷史貢獻。再比如,提出新發展理念這一系統的理論體系,科學回答了我國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把我們黨關于發展問題的認識與實踐提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有了這樣的理論指導,對于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熱點難點問題,我們黨就占據了主動、贏得了未來。這樣的貢獻是歷史性的,進而也是世界性的。
來自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中的使命責任。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態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之所以勇于進行創新創造,內在的驅動力量,就是一種“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境界,是一種“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責任擔當。這樣的內驅力,加上對于歷史的“雖有智慧,不如乘勢”的認知力,是解釋充盈于第四卷之中的歷史主動精神來源的重要答案。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研究員〕
責任編輯:姜曉磊